20世紀70年代,我大學(xué)畢業(yè),被分配到地處滇西北迪慶高原的中甸縣(今香格里拉市)一個邊防團的連隊當兵鍛煉。一天,團政治處下達給我一個任務(wù),為某出版社準備出版的一部家史集寫一篇文稿。我很快選準了寫作對象,通過采訪和幾天的寫作,終于寫好了稿件。稿件經(jīng)團里審定后,要求我通過當?shù)剜]局準時郵寄到出版社,以便按時編輯成書。當我到郵局辦理郵寄時,郵局的同志告訴我,現(xiàn)正值大雪封山,郵路已不暢通,估計短時間內(nèi)很難寄達。老天爺不作美,郵局的人也無能為力。郵局的同志讓我把郵件放在那里,并告訴我,只要郵路有一點通的希望,就盡快把郵件送出去。沒有想到,我的這封郵件竟然會在幾天后準時送達出版社,這篇稿子也被收入那部家史集按時出版了。后來,我到郵局一打聽才了解到,原來是郵局為了郵送一批緊急而重要的郵件,專門派出了幾位藏族郵遞員,頂風冒雪徒步翻越被大雪封山的路段,把這些郵件送了出去,我的那篇文稿也有幸在其中。 后來因為工作需要,我又從云南邊防來到地處世界屋脊的西藏。在風雪邊關(guān),書信是官兵們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和寄托感情與思念的精神食糧。在那里,我更加體會到了郵政服務(wù)和邊防軍人歲月相依、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 我曾經(jīng)徒步去過當年還不通公路的“高原孤島”墨脫。墨脫地處世界第一大峽谷——西藏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中,自然環(huán)境的險峻使得它的生態(tài)沒有遭到人為破壞。它的核心地區(qū)幾乎無人居住,至今滿山滿坡都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處于下游谷地的墨脫一年有多半時間大雪封山,與外界隔絕,唯一的一座鋼索橋位于墨脫背崩鄉(xiāng),峽谷內(nèi)更多的是使用溜索和藤網(wǎng)橋等原始交通設(shè)施。 在這里駐扎著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墨脫戍邊模范營”,營地就在雅魯藏布江南岸的一個小山坳里。一座多雄拉大雪山無情地把墨脫與外界隔開。這里海拔低,不缺氧,但進出墨脫只能步行,必須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代價。問墨脫的官兵什么最艱苦,他們會俏皮地告訴你:思念最苦……所以盼信的滋味在他們看來是最難受的,也是最渴望的。 在墨脫,官兵們談?wù)撟疃嗟氖切牛o他們帶來最大歡樂和鼓舞的也是信。收到信時是官兵們最幸福的時刻,他們馬上鉆進叢林、站在樹下、躺在床上,先急急忙忙從頭到尾初看一遍,再一字一句細看一遍,又一字一字慢慢琢磨一遍……每每一封信到手,他們至少要高興20來天。而在這20天里,如果有什么任務(wù)你盡管吩咐,不管是去村里背物資、去邊境巡邏,還是施工生產(chǎn),大家都干勁滿滿。而一到大雪封山,就一封信也收不到了,那八九個月,是官兵們最難熬的時間。 當然,能夠給墨脫官兵們送去書信、帶去歡樂的,自然就是我們西藏各級的郵政人了。他們背著從祖國各地寄來的書信出發(fā)了,日夜兼程,翻越那一座座海拔5000多米、氣候詭譎多變的大雪山,付出被螞蟥、毒蛇咬,以及遭遇雪崩、泥石流、高寒缺氧等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和危險,才能夠把一封封跨越千山萬水的書信送到墨脫官兵的手中??梢哉f,工作在雪域高原上的西藏郵政人,為了保證郵路暢通,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 我曾經(jīng)去過海拔4700米的昆木加邊防哨所,在那里目睹了當?shù)匾晃唤衅窄偟牟刈遴l(xiāng)郵員為哨所官兵熱心服務(wù)的情景。他駕駛著墨綠色的郵車迎風破雪,及時給哨所送來郵件,還送來必需的生活及學(xué)習用品。官兵們熱情地告訴我,普瓊大哥不僅是鄉(xiāng)郵員,也是昆木加邊防哨所的兼職采購員?!捌窄倢ξ覀兿騺矶际怯星蟊貞?yīng)。冬天,雪下得沒過了膝蓋,他照樣不辭辛苦,背著沉甸甸的郵件一路鏟雪進來。我們哨所這么多人,他從來沒有讓我們派人去接過他。他每次來到哨所,總是噓寒問暖,對我們關(guān)心備至?!崩ツ炯舆叿郎谒刹苛_嘎眼含淚水對我說。普瓊,只是千百個跋涉在軍郵路上的普通鄉(xiāng)郵員的代表,他們的存在使邊關(guān)和故鄉(xiāng)不再遙遠,給軍營帶來了春的訊息、愛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