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彭博社率先放風后,CNN、路透社等多家媒體也都根據美方匿名官員的爆料,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在未來幾周內訪華。這不排除是美國國務院采取慣用做法,通過向媒體放風來操縱輿論導向。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7日回應稱,“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也就是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但能感受到中美雙方對布林肯訪華事宜態(tài)度上的溫差。
中國外交部和中國民眾在今年1月份時的態(tài)度可不是這樣的。當時我外交部發(fā)言人表示,中方歡迎布林肯訪問中國,并希望美方“堅持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中美雙方的民眾以及國際社會對布林肯訪華推動中美關系轉圜尚抱有一定期待。然而2月份美方對“無人飛艇”事件做出過度反應,在臨行前單方面推遲了布林肯訪華。這不僅是毀掉了一次中美高層互動、溝通的難得機會,還進一步破壞了已經處于歷史低位的中美互信。
沒過多久,美方又表現出想和中國恢復高級別溝通的興趣和熱情,包括在各種國際公共場合向中國喊話,并頻繁抱怨中方“無視、拒絕或取消美國提出的多項溝通請求”,再加上美方與此類喊話形成強烈反差的種種遏制打壓中國的實際行動,給中國人的感覺是,華盛頓政客在演戲,演給國際社會看的,我們不但不能配合他們表演,還得對演戲背后的真實用心保持必要警惕。這種情況下,布林肯訪華已經偏離了它本來的溝通意義。
在沒有看到美方的誠意之前,有必要暫時晾一晾美國人,這是中國社會的普遍想法。我們希望,這段時間能讓美方在對華問題上多恢復一些冷靜和理性,對中方提出的中美相處應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三個原則有更深的領悟。
不管怎么樣,布林肯訪華都不是壞事,我們當然不會反對他來,但這要求美方營造良性的氛圍,拿出并且展現出足夠的誠意和善意,如此才能把這個訪問做成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軌道的好事和實事。換句話說,如果布林肯真要來,那就不能搞成形式大于內容的“作秀式”訪問。
中美關系僵成這樣,積累了很多問題需要雙方加強溝通予以化解,但議事日程不可能由美方一家來定。中方此前曾向美方提出了四份清單:要求美糾正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中方重點關切的涉華法案清單、中美8個領域合作清單,這都需要美方切實認真對待,并給中方一個交代。
不少美國媒體表示,臺灣問題是布林肯訪華的重要議題。必須要向美方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跟美方沒有什么可談的,但確實需要美方就慫恿“臺獨”的惡劣政策和錯誤行為向中方做出解釋。中方的立場、紅線很清晰,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和能力堅不可摧,建議華盛頓高官來華訪問之前,都溫習一下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怎么說的,以免中方到時候還要花時間給美方補課。
其實,現在的事態(tài)已經很清楚了,美方對華“極限施壓”事實上已經搞不下去了。對此,美國國內的知識分子和商界精英近來也打破了過去數年的沉默,開始越來越多地發(fā)聲和反思,這些都對華盛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倒逼。因此它不得不對外宣稱要建立“護欄”,也不再使用“脫鉤”等激進詞語,轉而表示要“去風險但不脫鉤”。但正如《外交政策》的一篇文章所說,美方喜歡談論他們如何不想“遏制”中國,但它的政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傾向于這個方向,華盛頓需要“更誠實”一些。
我們也注意到,對于布林肯訪華的最新報道,白宮方面雖未明確證實,但表示“有信心”美中兩國能夠“恢復巴厘島精神”。實際上,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共識,本就是美方拖欠下的舊賬,它理應盡快補上已經被越扯越大的缺口。這個缺口能不能得到修補,中美關系緊繃的神經能不能緩和一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方對華接觸時,兜里揣著的到底是落實元首共識、修補雙方關系的誠意,還是借會談試探中方底線、甚至試圖壓中國讓步的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