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全繩散文集《解甲樓回眸》、屈全繩著作研究文集《甲子春秋》首發(fā)式暨座談會在成都舉行
成都訊 (南遠景 曾和平 王青青) 蓉城四月,繁花似錦。4月22日上午,屈全繩散文集《解甲樓回眸》、屈全繩著作研究文集《甲子春秋》首發(fā)式暨座談會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來自四川、陜西等地的80余位專家學者共同出席首發(fā)儀式暨座談會。
圖為活動現(xiàn)場之一。(王青青攝)
圖為新書《解甲樓回眸》作者屈全繩致辭。(王青青攝)
新書《解甲樓回眸》作者屈全繩在活動致辭中感謝各位專家學者提出的真知灼見。他說,自己退休十多年來寫了一些文字,得益于軍隊的培養(yǎng)、鍛造和考驗。學問悟行,必有所成。自己雖然已經(jīng)八十歲了,仍然要堅定“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的志向,不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無奈困擾,使生命成為一道耀眼的彩虹!
圖為活動現(xiàn)場之二。(王青青攝)
圖為原成都軍區(qū)戰(zhàn)旗報社社長兼總編南遠景主持活動。(王青青攝)
新書發(fā)行儀式和座談會活動由原成都軍區(qū)戰(zhàn)旗報社社長兼總編南遠景主持。
圖為屈全繩散文集《解甲樓回眸》。(曾和平攝)
圖為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發(fā)言。(王青青攝)
《解甲樓回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收入屈全繩先生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散文作品50余篇。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在致辭中說,壽屆杖朝,作者回眸來路,從古城西安到雪域高原,從天山腳下到成都望江樓前,軍旅生涯披堅執(zhí)銳,屢歷兇險,九死一生;夕陽西下,作者在脈脈斜暉中筆耕不輟,將軍旅生活的碎片凝結成優(yōu)美的文字,為讀者和后學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軍旅作家關中堯先生撰聯(lián)“白鹿鳴驪天山挽弓學子將軍八十年,鵝頭嶺舉首昆侖滿月;幽燕留痕錦里躬耕雅韻宏文六十載,哈達頌情牽丹石忠魂”,正是對屈全繩先生人生80春秋,著述60多年的高度概括。
圖為屈全繩著作研究文集《甲子春秋》。(曾和平攝)
圖為《甲子春秋》主編姚明(筆名:關中堯)發(fā)言。(王青青攝)
《甲子春秋》主編關中堯先生介紹了該書編輯情況。他說,這本書是多位專家學者研究屈全繩60年著述成果的匯集。選入這本集子的文章作者都與屈全繩先生相知很深,其中著名學者馮其庸、周濤、蕭立軍、吳振西、汪守德、劉糧庫、王爰飛、黃立新、馬安信、張林、王樹、李升泉、殷實、鄢清才等,經(jīng)常和屈全繩先生探討學術;周波、徐成、王壯、潘毅飛、莊曉明、周國忠等和數(shù)百名讀者從屈全繩著作中汲取營養(yǎng),受益匪淺,寫下了感悟、體會、解讀、升華的文字,發(fā)出心底共鳴的聲音。陜西作家關中堯、成都作家南遠景將這些心靈相互激蕩的音符組合在一起,薈萃屈全繩著作的當代研究成果,也給未來的屈全繩研究留下可資借鑒的參考。西安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李元博、林俊先生聯(lián)合陜西元博書法美學研究院藝術家及北京、四川、陜西、甘肅、江蘇等地書法名家,共同創(chuàng)作了八十幅“屈全繩詩詞名言警句”書法作品插入書中,提高了集子的思想品位和藝術價值。
圖為新書作者屈全繩和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甲子春秋》主編關中堯分別向讀者代表贈送《解甲樓回眸》《甲子春秋》新書。(王青青攝)
在新書首發(fā)式上,新書作者屈全繩和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甲子春秋》主編關中堯分別向讀者代表贈送《解甲樓回眸》《甲子春秋》新書。
圖為陜西省軍區(qū)原副司令員康玉忠發(fā)言。(王青青攝)
圖為原成都軍區(qū)戰(zhàn)旗報副社長兼副總編輯李松柏發(fā)言。(王青青攝)
圖為著名編劇王爰飛發(fā)言。(王青青攝)
圖為著名雜文家、畫家劉糧庫發(fā)言。(王青青攝)
圖為原成都軍區(qū)編研室處長張仕文發(fā)言。(王青青攝)
圖為著名書法家王選明發(fā)言。(王青青攝)
圖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心主任鄒近發(fā)言。(王青青攝)
座談會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陜西省軍區(qū)原副司令員康玉忠,原成都軍區(qū)戰(zhàn)旗報副社長兼副總編輯李松柏,著名編劇王爰飛,雜文家、畫家劉糧庫,原成都軍區(qū)編研室處長張仕文,著名書法家王選明,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心主任鄒近等的專家學者及嘉賓先后發(fā)言。大家認為,屈全繩是從人民解放軍軍旅生活中成長起來的文武兼修的職業(yè)軍人。他從普通一兵到共和國將軍經(jīng)歷了將近30年,從文藝青年到作家經(jīng)歷了將近60年。他的寫作從閱讀開始,在經(jīng)歷挫折中追逐文學夢、學術夢,取得七個方面的成就:一是散文作品情感交融,以情感人;二是以《鵝頭嶺》和《丹石魂》為代表的長篇小說回眸歷史風云,高奏愛國主義與革命英雄主義主旋律,是中國社會百年歷史的文學再現(xiàn);三是金銅佛像和巫文化學術研究嚴謹深刻,獨樹一幟,為拓展各民族的國家認同提供了文化依據(jù);四是詩詞奔放豪邁,熱情謳歌了當代軍人戍邊衛(wèi)國的奉獻精神,被稱為“新邊塞詩”;五是以《哈達》為代表的歌詞昂揚優(yōu)美,傳唱久遠;六是政治理論研究成果具有全局指導意義;七是藝術評論挖掘特點,突出個性。他在思考與實踐的互動中,把思想火花轉化為理論成果,為時代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為活動現(xiàn)場之三。(王青青攝)
圖為活動現(xiàn)場之四。(王青青攝)
圖為活動現(xiàn)場之五。(王青青攝)
圖為活動現(xiàn)場之六。(王青青攝)
圖為活動現(xiàn)場之七。(王青青攝)
與會專家學者表示,屈全繩先生在部隊擔任要職,領陸軍中將軍銜,不僅在部隊建設上有許多理論建樹,業(yè)余時間辛勤筆耕,創(chuàng)作了數(shù)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影響了無數(shù)軍中嬌子和年輕人,他的貢獻和精神為后學樹立了標桿。
圖為著名書畫藝術家李風杉向屈全繩贈送書法作品。(王青青攝)
圖為著名書畫藝術家董治富向屈全繩贈送美術書法作品。(王青青攝)
圖為著名書畫藝術家廖振西向屈全繩贈送美術作品。(王青青攝)
圖為《甲子春秋》金句書法作品展覽之一。(曾和平攝)
圖為《甲子春秋》金句書法作品展覽之二。(曾和平攝)
圖為《甲子春秋》金句書法作品展覽之三。(曾和平攝)
在活動中,著名書畫藝術家李風杉、董治富、廖振西等向屈全繩贈送了美術書法作品。主持人南遠景現(xiàn)場代讀了詩人吳振西三首賀詩。與會人員觀看了《甲子春秋》金句書法作品展覽。座談會后,屈全繩與出席活動的專家、學者及嘉賓合影留念。
圖為與會專家、學者及嘉賓合影留念。(王青青攝)
作者簡介
屈全繩,中共黨員,陜西省西安市人。詩人,作家,詞作家。發(fā)表理論文章及小說、散文、歌詞120 余篇。正式出版的著作有《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合作)《和平演變及其對策》(合作);文集《議軍論政》《漢風藏韻》(主編);詩集《將軍系列-屈全繩詩詞選》《關山遠行集》《關河遠望集》《關塞遠思集》;長篇報告文學《鐵血將軍曠世情》《西陲將星》;散文集《月滿昆侖》;長篇網(wǎng)絡小說《鵝頭嶺》《丹石魂》;系《哈達》《詠竹》《高原祝福》《幸福灑滿青藏高原》《黃河?長江》《我們倆的愛沒有邊邊》《成都是個好地方》等20多支歌曲的詞作者。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屈全繩先生的散文集,涵蓋了從業(yè)經(jīng)歷、旅行紀實、懷念親人師友、閱讀思索等內(nèi)容。屈先生在本書中描寫了祖國西北壯闊的景象,以及在廣袤西陲戍守的那些卓爾不群的同志。同時,他也向讀者展示與親人、師友相處的脈脈溫情,書寫一些人生思考,指引讀者細品身邊看似平凡卻令人感動的事物。本書既有緊張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亦不乏充滿生活之美的細節(jié),思想性、可讀性俱佳。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屈全繩先生的文集。全書分為“紀實篇”“散文篇”“小說篇”“雜文篇”“述評篇”和“附錄”6個篇章,書中文章多為講述其退休后的生活體驗、旅行感受以及對日常見聞的思考等,語言質(zhì)樸,文風老練,情感真摯,見解獨特。這些文章絕大部分已經(jīng)在紙媒、網(wǎng)絡上發(fā)表過,均是釋放正能量、歌頌生活的作品,本書是將這些文章梳理整合后結集出版,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思想性,展現(xiàn)了一位生活經(jīng)驗豐富了作者獨具特色的晚年生活和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