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小紅書上又看了一遍陳道明主演的《臥薪嘗膽》。老戲骨的演技不用說大伙都知道,我想說的是范蠡這個人。他應該是歷史上最優(yōu)秀、最有智慧的謀臣之一。沒有他的幫助,越王勾踐是不可能復國的,但越王滅了吳國之后,他卻沒等越王對他封賞,就離開了越國。
為什么他要這么做?
因為他十分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道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他離開越國之后去了齊國,經(jīng)商暴富,引起了齊王的注意,齊王派人來請他,想讓他當相國。這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權(quán)有勢的崗位??煞扼徊坏妻o了,還把田產(chǎn)、財富都分給老百姓,自己悄悄地跑到別的地方,改名換姓,以“陶朱公”的身份繼續(xù)經(jīng)商,再也沒有踏入過官場。范蠡大概是古代為數(shù)不多能夠得到善終的重臣。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越是在順境的時候越要懂得節(jié)制,生命和關(guān)系才能長久。
范蠡向越王請辭的時候,越王裝模作樣地百般挽留,范蠡反復堅持才成功辭官。如果范蠡沒有足夠的智慧,信以為真地接受了越王的挽留,會怎么樣?要不了多久,越王就會找個借口把他給除掉。因為此時的越王不會把他當成自己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也不會把他當成幫助自己復國的功臣。那一段在吳國的經(jīng)歷,是越王人生中的一個污點,不能觸碰,也不愿想起。所以,范蠡的退出,不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保全了自己和越王的關(guān)系。
順境中保持節(jié)制,是非常重要的智慧,知道什么時候退讓,什么時候停止,無論是朋友之間相處,還是工作伙伴之間相處,都會減少隱形的矛盾和紛爭,保全友情和關(guān)系。
上海疫情,來勢洶洶。
病毒與困境交織,不安與艱難裹挾,一齊左右著這個時代下每個人的命運。
于是,網(wǎng)上流行這樣一句話:“轉(zhuǎn)角不一定遇到愛情,很有可能遇上疫情?!彪m是調(diào)侃,卻不無道理。
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變數(shù)和無常,上一秒或許還在頂峰,下一秒就有可能跌入谷底。這個時候,越敏感,就越脆弱,越脆弱,就越難度過。因為,沒有人是旁觀者,所有人都是局內(nèi)人。
如果整天只會擔憂哪哪又新增了,蔬菜是不是搶不上了,病毒是不是又變強了……整個人必然變得郁郁寡歡,最終消耗了自己,也影響了別人。
老話講得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樣面對艱難,有人經(jīng)受住了考驗,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也有人自亂了陣腳,迷茫中不知未來如何是好。疫情這場“大考”,考出了逆境中的堅忍。
好朋友凌遐在上海,是眾多被封閉的居民之一,她把自己的微信頭像換成了一株向日葵。
老天有陰有晴,月亮有缺有圓,花兒有開有謝,人生有災有難。面對疫情,不糾結(jié)、不迷茫的態(tài)度很重要。她說:“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span>
小區(qū)剛封閉時,鄰居們在群里接龍團購物資,最受寵、幾乎家家必點的是土豆、白菜、雞蛋一類容易存儲的食品。這些平時便宜又不起眼的東西,在群里一出現(xiàn),幾乎馬上就被訂光。有時候盯著手機,切換著N個團菜群,屏氣凝神拼手速的樣子,讓她想到那些不會玩智能手機的老人,于是,她發(fā)動樓里的搶單小能手們,每天定點一起集結(jié)搶菜,然后大家分享置換,獨居老人優(yōu)先照顧。
凌遐的這份愛心,就如同盛開的向日葵,她被推舉為樓組長小助理。這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民選志愿服務者了,但憑著一腔熱忱,用一己微薄之力,影響和溫暖著整座樓的居民。
經(jīng)歷過疫情洗禮的人,更懂得奉獻的寶貴,情意的溫暖,陽光的明媚。
的確,疫情給了我們一個警示:生活不會只有陽光燦爛,更有逆境和意外,能讓一個人真正從容淡定的,不是詩和遠方,而是口袋里的余糧,以及面對逆境時的堅忍。
在困難面前,親人的暖心問候和牽掛,鄰里之間的相互關(guān)心和幫助,都是最可信賴的避風港灣。不管什么時候,不管距離多遠,有親人就會心安;鄰里和睦,互幫互助,就有面對一切的勇氣。
當然,疫情也讓我們明白了,生活可以不用那么復雜,很多寶貴的東西,其實并不收費,比如林間晨跑、比如陽光草地,比如自由的呼吸……珍惜當下的擁有,只要你內(nèi)心不慌亂,世界都難影響你。
關(guān)于作者
王靜,中央電視臺軍事節(jié)目中心原副主任,正師職,大校軍銜。冰心散文獎、解放軍“長征”文藝獎獲得者,著有散文隨筆集《大漠的女兒》《生命是用來綻放的》《那個飄著雪花的生日》,先后獲各類新聞獎、文學獎百余次。個人公眾號《書香女兵》被評為“百名網(wǎng)絡正能量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