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新書《生命的召喚》天府書展首發(fā)式海報
香港衛(wèi)視西部新聞中心成都訊(曾和平 劉世彬報道) 10月16日,作為第三屆天府書展活動的系列活動,由四川新華出版發(fā)行集團、新華文軒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局鬓k,四川文藝出版社和新華文軒購書中心承辦的“如此渺小,如此崇高——林強新書《生命的召喚》首發(fā)式”在成都購書中心舉行,主承辦方領導,作者林強,特邀嘉賓,書中主人公代表,院校師生代表,媒體記者,以及現場讀者等100余人參加了首發(fā)式,共同見證了林強用一本著就的新書致敬結緣40年的貢嘎山人。
德藝雙馨:運動員、軍轉干部、教育工作者、作家、攝影家林強的“金牌”人生
林強,全軍優(yōu)秀軍轉干部,在部隊時曾是兩次打破四川省田徑五項全能紀錄和全軍十項全能紀錄的優(yōu)秀運動員;轉業(yè)地方后,一直在四川省教育廳任職和工作。歷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第六屆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兼任多所高??妥淌凇W鳛樽骷液蛿z影家,曾出版《走進大自然》《在那遙遠的地方》《海螺溝》《貢嘎日噢》《圣山下的“慈子花”》《生命的力量》《行走記憶》《最后一公里》等圖書。曾獲“第七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被授予“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对谀沁b遠的地方》入選“首屆向全國推薦百種優(yōu)秀民族圖書”;2016年,編創(chuàng)的電影《貢嘎日噢》在第十三屆世界民族電影節(jié)上獲“優(yōu)秀故事片獎”;2018年,《生命的力量》一書獲得國家出版基金立項資助。2007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紀實攝影展;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新書《生命的召喚》為林強所著《生命的力量》一書的姊妹篇。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林強新書《生命的呼喚》。
這是一場來雪域自圣山的洗禮,無疑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生動的當代案例
作為軍轉干部,他曾九次走進“麻風村”,為困難群眾修路、送藥、建學校,在麻風病“禁區(qū)”用軍轉干部的本色,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對黨的事業(yè)至忠至誠的熾熱感情和對老百姓至真至純的魚水深情。在過去的四十年時間里,林強在工作之余,上百次地走進四川西部的甘孜州、涼山州的貢嘎山區(qū),為當地學校、麻風村等的建設和改善條件做了很多艱苦而有成效的工作,同時也和當地普通群眾和干部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并對他們扎根貢嘎山區(qū)默默奉獻的精神所震撼,是他對生命有了嶄新的認識。
林強在第三屆天府書展新書《生命的召喚》簽售現場(曾和平攝)
作為一部貢嘎山四十年人物紀實作品,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林強新書《生命的召喚》生動地講述了四十年來各族人民在貢嘎山這片圣地上奉獻、傳承的故事。這些真實的故事襯托了貢嘎山的偉大與神圣,體現了當地人堅韌不屈、勇敢善良的品質,并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各族同胞間的團結、各族文化間的交融,以及各族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的精神。這些真實的故事,正如一面鏡子,每位讀者都能從中得到感悟,接受到這場來自圣山的洗禮。《生命的召喚》無疑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生動的當代案例。
首發(fā)式,出版社領導和林強用“心語”致敬“如此渺小,如此崇高”的貢嘎山人
成都電視臺主持人子涵主持林強新書《生命的召喚》首發(fā)式(曾和平攝)
作為第三屆天府書展活動的系列活動,在成都購書中心舉行的林強新書《生命的召喚》首發(fā)式上,四川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宋玥首先致辭,她對林強的新書出版表示祝賀,并分享了這部書的形成和出版的前前后后。
四川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宋玥致辭(曾和平攝)
她動情地說,這是一部記錄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涌現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進典型的紀實作品,書中的故事,充溢著感動中國的力量,也折射出幾十年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民脫貧致富、生活日益提高的巨大變化。
林強在新書首發(fā)式上向現場讀者分享攝影作品中人物故事(曾和平攝)
在新書首發(fā)式上,作者林強向現場讀者展示了軍旅業(yè)績和轉業(yè)后在工作之余的40年間行走于貢嘎山中所拍攝的攝影作品,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情回望了他克服種種惡劣環(huán)境考驗,與當地群眾同吃同住,見證并支持少數民族同胞在當地黨委政府幫助下發(fā)展教育、發(fā)展旅游服務、戰(zhàn)勝麻風病,走向自強致富路的非凡經歷。
四川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宋玥和林強向特邀的書中主人公獻花(曾和平攝)
在被他收錄進新書中人物故事里,有27年堅守在高海拔鄉(xiāng)村小學默默奉獻的藏族老師吉嘎;有在海拔4000米支教5年的清華大學研究生杜愛虎;有50年研究貢嘎山的地質學家陳富斌;有在貢嘎山下生活60年的麻風病夫婦;有貢嘎山下人民忘不了的好書記孫前……一座山、一群人、一份向自然朝圣向逆境挑戰(zhàn)的生命召喚,讓現場的讀者們走進了林強筆下崇高與渺小交相輝映的貢嘎山,也讓一座刻畫軍人與老百姓魚水深情的精神豐碑屹立在人們心間。
林強和書中主人公與讀者見面,充滿感染力的互動分享,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在新書首發(fā)式上的嘉賓訪談環(huán)節(jié),主持人子涵與林強及《生命的召喚》書中主人公、康定縣玉龍西村小學退休老師吉嘎,大熊貓文化學者、茶文化專家孫前兩位嘉賓進行了座談。
主持人子涵與林強及《生命的召喚》書中主人公吉嘎、孫前兩位嘉賓進行座談(曾和平攝)
他們圍繞貢嘎山精神共敘往事,讓在場的讀者切身感受到書中所描寫的高原情懷。孫前談及與林強共同經歷的貢嘎往事,表示貢嘎山地區(qū)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與純凈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是和諧統(tǒng)一的,由此誕生了當地群眾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勇于向逆境頑強抗爭的寶貴品質。吉嘎在與林強、孫前暢敘高原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時,以一名藏族文化傳承者、保護者的虔誠角度,著重感謝了地方黨委、政府及人民軍隊對民族地區(qū)的關懷、照顧,與林強相約繼續(xù)為教育事業(yè)貢獻余熱,讓藏區(qū)教育事業(yè)蒸蒸日上。
四川文藝出版社向玉龍西村小學捐贈一批少兒讀物(曾和平攝)
最后,在全場來賓的見證下,四川文藝出版社向玉龍西村小學捐贈一批優(yōu)質少兒讀物,希望同學們無論在哪里都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在活動結束后,成都體育學院師生代表與林強及參加活動的嘉賓等合影留念,祝賀新書出版,祝賀首發(fā)式取得圓滿成功。
成都體育學院師生代表與林強及參加活動的嘉賓等合影留念
作者林強有話要說:這是一部極具現實意義的紀實作品,多面生命之鏡啟發(fā)人生
林強認為,這些《生命的召喚》中真實的故事,襯托了貢嘎山的偉大與神圣,體現了當地人堅韌不屈、勇敢善良的品質,并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各族同胞間的團結、各族悠久文化間的交融,以及各族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的精神。 林強說,本書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向世人講述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山里故事,只為將讀者感動得涕泗橫流,這是一部極具現實意義的紀實作品,書中兩位老師無私奉獻的故事,為今天所有站在講臺上的教師樹立起了最好的榜樣,基層干部們更是用一生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典范,他們在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值得所有干部學習借鑒。書中還有更多貢嘎山下平凡人的故事,講述著人性的溫暖與堅守。
林強在新書首發(fā)式現場分享心得(曾和平攝)
林強說,人的一生,極為短暫,書中每位人物的真實故事,正如一面鏡子,每位讀者都能從這些鏡子里領悟出自己需要的東西,從而啟發(fā)自己如何走完這一生。
編輯傾情推薦:書中人物,真實的細節(jié)共同構成的動人力量,足以感動整個中國
這本書比很多紀實文學好在它有長達40年的現實基礎,不是命題作文,也不是主題先行;作者在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的時候,也沒想過多年后要寫這本書;他足夠了解這片土地,從大量豐富的事實中挑選出十一個典型人物,這保證的不只是真實性,更是大量真實的細節(jié)共同構成的動人力量。
真正震撼人心的是:他們在做的事情可能足以感動整個中國,而他們完全不自知;他們在邊遠絕域,自認渺小如蟻、低入塵埃,他們所做的只不過是他們的日常而已。這些人這些事,一旦用任何現成的概念去定義,都會消解其自有的意義:當吉嘎老師提出要一面新國旗,你讀到的一定是高于“愛國”的東西;馮萬才和麻風病妻子一個甲子的相守,那也不止是“愛情”可概括;麻風病老人李潤蓮唯一的“家人”是一只用一生陪伴她的小黑貓,又何止是“相依為命”……它們就是令人動容的生命形態(tài)本身,不是任何別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