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代而書寫
——著名軍旅女作家裘山山印象
■ 張仕文
一
著名軍旅作家裘山山是原成都軍區(qū)一張響當當?shù)奈幕?!毫不夸張地說,很多人也許不知道軍區(qū)首長是誰,但裘山山的名字卻如雷貫耳。
認識山山老師純屬計劃外的收獲。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駐綿某部當報道員。二月初的一天,我和老報道員趙忠澤寫了一篇《星期天的早晨多快樂——戰(zhàn)士某某某學雷鋒紀實》的通訊稿。分別投給《戰(zhàn)旗報》和《西南軍事文學》雜志。3月5號這天,稿子在《戰(zhàn)旗報》二版頭條加框刊登,正好趕上學雷鋒紀念日。
報紙刊登了,我們的上稿任務順利完成,給雜志投稿的事也忘記了。一天,我和趙忠澤正在辦公室琢磨“點子”,通信員推門進來,手一揚:有你們的信。隨后加重語氣,《西南軍事文學》來的!
編輯在信里告訴我們,文字干凈,故事完整,結(jié)構(gòu)也合理,基礎不錯。但是,本文缺乏文學性,作為通訊報道可以,作為文學作品卻差點味道,不適合雜志刊登。編輯在信中鼓勵我們不要氣餒,多讀文學名著,加強文學修養(yǎng),多寫多練,一定有“出頭”之日。編輯落款——裘山山。
裘山山到底是男是女啊?兩個士兵開始天馬行空猜測起來?!皬男诺恼Z氣和關心人的話語,像個女士?!钡S即又自我否定,“看名字又像個男的,不但一座山,還兩座山,山連著山,充滿雄性的力量?!笨隙ǎ穸?,再肯定 ,再否定,琢磨了半天,我們得出結(jié)論,裘山山是個男的。
錯誤是兩年后發(fā)現(xiàn)的。我到駐地不遠的劍南路書店,準備買幾本書“滋補”一下。在文學專柜,一本《女人心情》從眾多書籍中“殺出重圍”,闖入我的眼簾,我拿到手里翻起來。
不翻不知道,一翻真奇妙。首先抓住我眼球的是《黑白人生》這篇文章,作者把棋癡的人生百態(tài)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對細節(jié)的刻畫入木三分,節(jié)奏的把控收放自如,語言靈動,加上一些方言的使用,幽默風趣,一下把我緊緊抓住。文章還可以這么寫啊,這也太生動了嘛,棋迷不就是這副模樣嗎?
這個作家太有才了,剛才只顧內(nèi)容,還沒來得及看作者姓甚名誰。突然眼前一亮,天空飄來三個字——裘山山。沒想到作者竟然是裘山山!扉頁的照片很醒目,她微笑著,臉上一個大大的酒窩足夠裝下半斤酒。我臉一紅,山山原來是佳麗,我們鬧了個大笑話。
1997年后,我和趙忠澤相繼調(diào)到成都軍區(qū)政治部工作,和裘山山成了同事,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距離近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怎么稱呼她成了擺在面前的一個現(xiàn)實課題。四川話“裘”和“球”同音,而這個音聽起來好像是罵人,一般人遇到這個字都繞著走,避免尷尬。一個處長向我們大倒“苦水”:叫小裘不妥,別人職務那么高,叫老裘也不合適,別人那么年輕,直呼裘山山更不禮貌。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這成了大家的“心病”。
好在辦法總比困難多。經(jīng)個別提出,集體研究,大家默許,最后達成共識——首長們就稱她為山山,顯得親切而隨和。職務低的就稱她為山山老師,顯得質(zhì)樸而尊重。我入鄉(xiāng)隨俗,像同事一樣稱呼她為山山老師,自然中帶著尊崇,嚴肅中透著親近。
二
同在軍區(qū)大院生活,又在一幢大樓辦公,我對山山老師的了解漸漸多了起來。她出生在杭州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鐵道兵部隊的工程師,母親在浙江日報當編輯。在她5歲的時候,娘仨隨軍到部隊,跟著父親“轉(zhuǎn)戰(zhàn)南北”,先后在杭州、石家莊、重慶、長沙、成都等地居住生活過,這些經(jīng)歷成為她今后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創(chuàng)作源泉。
1975年高中畢業(yè)后,裘山山次年應征入伍,成為重慶某部一名通信兵。
連隊生活累是累,裘山山卻感到很充實,火熱的軍營生活激發(fā)了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有一次,在訓練之余,她有感而發(fā)寫了篇《我們女戰(zhàn)士》,偷偷投到《重慶日報》,沒想到幾天后竟然發(fā)表了,這是她此生發(fā)表的第一篇散文。這篇文章在連隊引起了轟動,連長指導員沒想到新兵中還藏了塊“寶”,對她重點培養(yǎng)。她很快又在《解放軍文藝》發(fā)表了散文,七塊錢稿費全部買書捐給了連隊,受到了營嘉獎。她成了連隊的“秀才”,戰(zhàn)友們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1979年她考上四川師范大學,成了一名穿軍裝的大學生。畢業(yè)后,她被分到教導隊當文化教員。講課之余她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在《昆侖》《四川文學》等雜志發(fā)表了中短篇小說。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主任慧眼識珠,把她“挖”到《西南軍事文學》當編輯,后來又當了主編,創(chuàng)作室主任,一直干到享受將軍級待遇退休。
山山老師的名字還大有來歷。她母親有一次走到西湖邊的中山公園,看到牌匾上“中山公園”四個字非常漂亮,尤其是山字,挺拔秀麗,便將其用作了小女兒的名字。但山山老師本人卻不喜歡,因為名字太男性化經(jīng)常被小伙伴嘲笑。她的父親有一次在西湖游玩時,無意中看到清朝四川狀元駱成驤撰寫的一副楹聯(lián):“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后山山?!彼X得此聯(lián)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連忙告訴女兒,你這個名字不一般,是有很深文化底蘊的。
我一直“盯”著山山老師的動向,她一本本寫著,我一本本讀著。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山山老師的書已經(jīng)霸占我書柜的很大空間?!兑宦酚袠洹贰兜教幎际羌拍男摹贰兑粋€人的遠行》《落花時節(jié)》《我在天堂等你》等書列隊接受我的檢閱。一次,我委托同事紀瑩把這些書拿去請山山老師簽名,山山老師一本一本簽好,另外還送了我一本她新出的小說集《戛然而止的幸福生活》。我真是喜出望外。
我很喜歡山山老師的散文,特別是那種平淡中藏奇崛,淡雅中出機鋒的風格。她的文章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松弛感,所寫的人和事都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但山山老師寫出來就很有嚼頭。
同事常常拉我的袖子,小聲對我說,你都上校了,穩(wěn)重點,不要像年輕人那樣追星。我當即反駁,喜歡就是喜歡,不用藏著掖著。上校算什么,很多將軍都是她粉絲呢!這話一點不夸張,將軍們都喜歡她的文章,到處向人推薦。有一次山山老師寫了一篇隨筆《會議合影》,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調(diào)侃了會議合影的種種弊端,以及小人物陪照的窘態(tài)。軍區(qū)一個中將也是“山粉”,看到這篇文章后不但沒生氣,還大加贊賞,并馬上向辦公室交待,今后再拍合影,不要讓大家提前那么長時間去等著。這下等于給機關干部松了綁,大家算是沾了山山老師文章的光。
山山老師的名氣越來越大,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特別是長篇小說《我在天堂等你》推出后,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成為當年炙手可熱的作品。這部作品獲得了中宣部的五個一工程獎,解放軍文藝獎。此后,山山老師一鼓作氣又推出了另一部長篇小說《春草》。這部小說也被改編成電視劇,由著名演員陶虹、奚美娟主演,成為熱播劇。
三
山山老師和西藏特別有緣,跑得最多的是西藏邊防,寫得最多的是西藏軍人。山不來見我,我自去見山。她和西藏有一種心靈上的契合,氣質(zhì)上的互補,精神上的投緣,大有“我看‘山山’多嫵媚,料‘山山’看我應如是”的相互欣賞。在十五次進藏的歷程中,山山老師遭遇過泥石流,出過車禍,甚至出現(xiàn)過生命危險,但這些困難都未能阻止她一步步走向雪域高原,走向那些雪山哨卡。
裘山山進藏途中
西藏成了她精神的原鄉(xiāng)。
逆光中的雪山,哨所,持槍而立的邊防戰(zhàn)士成了她心中最美的風景。雪山哨所極少出現(xiàn)女軍官,山山老師不聽旁人的勸阻,偏偏要到哨所去看望邊防戰(zhàn)士。當她大口大口喘著粗氣登上哨所時,深切感受到邊防戰(zhàn)士的不易。她的出現(xiàn)使戰(zhàn)士們有點拘謹,只會咧著烏紫、脫皮的嘴唇傻笑。
山山老師臉上帶著微笑,心里流著淚和他們交流。摸摸被子,理理衣服,像個知心的大姐姐。心與心的距離在彼此真誠對待中走近,心里的籬笆拆除了,他們對山山老師徹底敞開心扉,一古腦將與戀人的情感經(jīng)歷,哨所的逸聞趣事等等向山山老師和盤托出,不作一絲保留。他們還把戀愛信拿出來,和山山老師一起朗讀?!澳锨槐闭{(diào)”的普通話響徹在莽莽雪山之巔,陽光灑在戰(zhàn)士們帶著高原紅的臉上,質(zhì)樸而可愛,這是一幅多么和諧而溫馨的畫面。
帶著愛和尊重去靠近這些高貴的靈魂,文字純凈得就像高原上的冰凌,晶瑩剔透,充滿著生命質(zhì)感和靈魂高度?!段以谔焯玫饶恪贰哆b望查果拉》《遙遠的天堂》《高原傳說》《雪線上的西藏》《我的格桑梅朵》等關于西藏的長篇小說、電影劇本火山爆發(fā)一樣噴薄而出,鏈接起西藏部隊的前世今生,觀照著雪域官兵的精神世界。
山山老師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和充滿溫情的文字,像種子一樣撒向大地,在年輕人心里開花發(fā)芽,激發(fā)著他們的愛國情感,有很多戰(zhàn)士或者學員就是讀到山山老師的作品,爾后主動申請到西藏邊防的。 高原就是這樣一位青年軍官,他在上軍校時讀了《我在天堂等你》一書后,深深被文中的主人公所感動,立志做一名戍邊衛(wèi)國的西藏軍人。畢業(yè)后,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申請分到西藏錯那邊防。
一個作家寫出的作品能夠給人以啟迪,給人以力量,這就是最珍貴的回饋,用山山老師的話來說就是“一本書的幸?!保?/span>
裘山山在西藏邊防哨卡與戰(zhàn)士在一起讀信
四
我曾經(jīng)兩次在基層偶遇山山老師,見證了她不但認真負責,而且敢于沖鋒在前的颯爽英姿。
第一次偶遇是2006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我們奉命前往巴中地區(qū)采訪,挖掘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到處可見紅軍留下的石刻標語,如“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赤化全川”等等。群眾被紅軍發(fā)動起來,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紅軍,紅四方面軍由入川時的一萬四千人迅速擴大到八萬人。這里也成為中國革命的第二大根據(jù)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由于張國燾的原因,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歷史功績很少被宣傳,作用被弱化了。作為部隊的黨史軍史工作者,我們想通過深入的采訪,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以告慰革命先輩,教育激勵后人。
說來也巧,山山老師帶著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的幾位作家也前往通南巴革命老區(qū)采訪。事前我們并不知情,能夠在巴中“勝利會師”,既意外,又驚喜。
張仕文與裘山山在巴中將帥碑林合影
在將帥碑林紀念館,山山老師與館長張崇魚進行了深入交流。1992年,剛剛退休的張崇魚從紀念紅軍入川60周年大會上得知,巴中地區(qū)有12萬人參加紅軍,4萬人犧牲,他一下子被震撼了,當即產(chǎn)生建一座紅軍碑林的念頭。他要把剩余的時間,全部用來尋找那些無名烈士和流落紅軍的姓名,然后鐫刻在石碑上。
張崇魚也是紅軍之后,對紅軍的愛深入骨髓。他和同事先后60余次探訪紅軍走過的路線,拜訪了近2000名老紅軍將士及親屬,查詢了600多個與之有關的單位,搜集到了12萬個紅軍將士的名字!這中間,他十多次上北京,坐火車、住地下室。路途上被車撞過,被小偷偷過,甚至被當騙子抓過,但他一直堅持著!
張崇魚他們將找到的這12萬個姓名,鐫刻在了巴中城內(nèi)南龕山頂上,在那里建了一個川陜蘇區(qū)將士碑林,一共用了3388塊石碑,他們一排排地站立著,就像列陣的紅軍。
山山老師問得認真,張崇魚答得仔細,掌握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素材?;貋砗笊缴嚼蠋煵]有長篇大論,僅寫了一篇兩千字的散文《十萬個姓名》,卻很有份量。結(jié)尾是:現(xiàn)在,張崇魚成了這10萬姓名的守護者,或者說,他做了這10萬紅軍的戶籍警。這篇散文獲得了四川省報紙副刊一等獎。
軍旅作家既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戰(zhàn)士,要面對戰(zhàn)爭、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的考驗。第二次偶遇山山老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山山老師第一時間深入災區(qū)采訪。我亦奉命送全軍心理專家組到地震災區(qū)對災民進行心理干預。在災情比較嚴重的平武縣南壩鎮(zhèn),我看到山山老師穿著迷彩服,戴著迷彩帽,正帶著王龍、王甜等幾個軍旅作家在災區(qū)采訪。
裘山山在汶川抗震救災中,忙得只能在直升機上打個盹
余震不斷,山上不斷有石頭往下落,公路兩邊擺滿了受傷的群眾。他們一直奔走在各個抗震救災現(xiàn)場,采訪官兵和當?shù)厝罕?。車不能開的地方他們就徒步,有時還幫助搶抬傷員,幾乎把所有的重災區(qū)都走了一遍。在災區(qū)的日日夜夜,山山老師趕出了《雨夜急行軍》《“老虎”師長的四天四夜》《碩士團長絕境突圍》等文章,及時將一線救災情況向世界傳播。
現(xiàn)在,山山老師雖然退休了,但她為時代書寫的激情絲毫未減,作品依然源源不斷出現(xiàn)在各種報刊上。她又有了新的嘗試,為孩子們寫書,寫孩子愛看的書,繼2019年《雪山的達娃》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后,2024年《游過月亮河》又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在書中,山山老師告訴孩子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一定要學會堅強,學會愛,愛是生命中彼此照亮的光……
作者簡介
張仕文,原成都軍區(qū)政治部編研部高級將領傳記室主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解放軍文藝等報刊發(fā)表散文上百篇,單獨或與人合作出版了《戰(zhàn)旗高揚大西南》《西部雄師鑄輝煌——成都軍區(qū)部隊征戰(zhàn)歷程》《震撼心靈的長征故事》《徐立清傳》《謝振華傳》等書籍,曾獲全軍第五屆網(wǎng)絡文學二等獎、四川省散文獎、四川省報紙副刊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