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書畫聯(lián)展暨共栽“和平樹”活動在止戈舉行
11月22日成都訊(曾和平報道) 止戈書院聚群英,黃埔精神傳百齡;寶劍已藏雅魚首,犁痕猶映日月明。11月22日從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止戈文化工作委員會獲悉,海峽兩岸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鑄劍為犁·振興中華”書畫聯(lián)展暨共栽和平樹活動20日在四川省洪雅縣止戈書院成功舉行,來自臺灣和大陸嘉賓、藝術家及當?shù)匕傩战?00人參加了相關活動。大家紛紛表示,他們來到這里,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的輝煌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更是為了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化干戈為玉帛”的止戈精神。通過會議交流、觀摩展覽、書畫筆會、共栽和平樹等活動,充分展示了兩岸一家、血濃于水的親情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的豪情。
止戈是和平文化的發(fā)祥地。公元 221 年前后,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首領、青衣羌族統(tǒng)帥雍闿與蜀相諸葛亮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的千秋坪“議和”,雙方最終“化干戈為玉帛、鑄刀劍為犁鏵”,停止了戰(zhàn)爭,史稱“賓服雍闿”。當?shù)匕傩諡榱思o念停止干戈的千秋功業(yè),于是把議和高地取名為“千秋坪”,把屯兵場更名為“止戈鎮(zhèn)”,還把當?shù)氐拇逭謩e取名為“和平村”、“安寧村”、“團結村”等,將“議和”成果化作不朽的地名、樹名。此外,還修建了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和紀念羌帥雍闿的五龍祠,并在“安寧村”旁修建了安寧寺,以保佑此地永遠安寧和平。在每年的農(nóng)歷 5 月 27日, 安寧壩上十里八鄉(xiāng)的各族人民還自發(fā)匯聚五龍祠舉行民間抬會活動,把諸葛亮塑像和雍闿的金身抬出來巡游,紀念止戈和平的千秋功業(yè)。年復一年,代代相傳,止戈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精神財富。
時至今日,有著近 1800 年歷史的止戈古跡絕大部分已不復存在,止戈文化瀕臨滅失。2009年,從歐洲留學歸國的止戈后人白朝平博士從北京回到家鄉(xiāng),開始帶領當?shù)匕傩兆曰I資金對止戈文化進行搶救挖掘。在各級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止戈后人們已在當年的古戰(zhàn)場遺址上投資建起了止戈書院、止戈文化博物館、“尋夢花溪”止戈文化國際交流中心,希望籍此能將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止戈文化挖掘出來,保護起來,世代傳承,把中華民族“化干戈為玉帛、鑄刀劍為犁鏵”、崇尚和平、民族團結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廣為傳播。
11月20日進行的兩岸同胞書畫作品展暨共栽和平樹活動的主題是“百年黃埔,代代相傳;鑄劍為犁,振興中華”。當天上午,陽光明媚,在喧天的鑼鼓聲中,當?shù)卮迕褚郧甲遄罡叨Y儀熱情為每一位來賓敬獻紅彤彤的羌繡。9點30分,開幕式在漢羌宮會議大廳正式開始,與會兩岸嘉賓一起高唱MTV《黃埔軍校校歌》和《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圖為活動開幕式現(xiàn)場。(曾和平 攝)
圖為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辦公室主任景基致辭。(曾和平 攝)
在熱烈的掌聲中,大會主辦方邀請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辦公室主任景基致辭。他首先代表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對臺灣同胞、以及全體嘉賓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隨后,景基主任介紹了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和止戈文化工作委員會的基本情況。他說,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止戈文化工作委員會是在止戈后人、白朝平博士的倡議引領下成立的。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弘揚千年止戈文化,倡導和平、理性、包容的理念,促進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和平文化交流,并多次舉辦“一帶一路”系列交流活動。他說,今年是黃埔軍校建校100年,通過本次活動銘記黃埔革命歷史,弘揚中華千年止戈文化,助力推動海峽兩岸和平統(tǒng)一,具有十分重大意義。衷心希望將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止戈思想傳遞到世界各地,讓和平的陽光灑滿全球,潔白的鴿子花在寶島臺灣美麗綻放,恭祝我們偉大祖國繁榮富強,世界人民安寧幸福。
開幕式上,來自臺灣的嘉賓們紛紛表示,在黃埔軍校建校100年之際,承蒙主辦方止戈書院(洪雅止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邀請參加盛會,非常榮幸。他們有的從甲骨文“止戈”深刻含義,講到古書《淮安子》第一次出現(xiàn)“化干戈為玉帛”距今2500年歷史淵源,以此證明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有的聲情并茂地回顧黃埔軍校100年的歷史貢獻。尤其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中國戰(zhàn)區(qū),國共兩黨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在22個主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與侵華日軍展開為期8年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最終以巨大的犧牲為代價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在致辭中,他們總結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取得了三大成果。第一,廢除了與外國列強簽訂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他們說,在滿清時代有411條不平等條約,在北洋時期有243條,北伐成功有91條,一共有745條。抗戰(zhàn)的勝利,外國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頭上的745條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中國政府并收復了臺灣、以及澎湖列島和周邊島嶼;第二,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仁安羌大捷”。這一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陸上作戰(zhàn)最典型、最成功的一場戰(zhàn)役,迫使英美在1932年的1月11日主動通知中國,放棄一切在華特權;第三,黃埔軍校建立了一支有革命紀律、有思想有信仰有理想、有民族擔當?shù)奈溲b。黃埔軍人視死如歸,如此才打敗了日軍,中國人才站起來了,洗去了自鴉片戰(zhàn)爭至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前的100年屈辱?,F(xiàn)在又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時刻,放眼看去,只有強調(diào)止戈和玉帛精神才能保障全世界、全人類的安寧和平。
活動協(xié)辦單位海峽兩岸友好交流協(xié)會、國際中山會的孫武彥總會長在致辭中明確指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和四川一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同胞和大陸鄉(xiāng)親都是炎黃子孫,大家都是中國人,同根同源、同宗同族,都是一家人,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胞要團結起來,凝聚14億中國人的力量,相向而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沒有辦不成的事。
在開幕式上,原民革四川省駐會副主委、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名抗戰(zhàn)犧牲將領張自忠將軍嫡孫張慶成,大陸著名軍旅書畫家陳華全,大陸著名詩人陳維儀,四川省文史館知名專家譚繼和教授,中國廉政研究委員會顧問王秀清,洪雅著名歷史文化專家王仿生,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廣東省希賢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唐玲,黃埔后代、四川企業(yè)家潘祖高,大陸著名文化學者、中國老兵方陣組委會副秘書長孫惠軍等先后發(fā)言。
圖為著名抗戰(zhàn)犧牲將領張自忠將軍嫡孫、原民革四川省駐會副主委張慶成致辭。(曾和平攝)
張慶成在致辭中說,止戈在古代曾經(jīng)是連接中華民族和古印度文明的一個橋梁,承載了商品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交流,止戈是中國古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他說,站在洪雅縣止戈鎮(zhèn)青衣江畔的古碼頭遺址旁,“日見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這形容當年繁華古鎮(zhèn)的名句躍然心頭。想當年,小鎮(zhèn)上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接踵,那時的這里是何等的熱鬧。更神奇的是,在歷史上距今1800多年前的蜀漢時期,這里化干戈為玉帛,停止了戰(zhàn)爭,人民安寧生活,由此把小鎮(zhèn)命名為止戈鎮(zhèn)。今天在止戈書院舉辦“鑄劍為犁·振興中華”書畫聯(lián)展暨共栽和平樹活動令他內(nèi)心激動不已,尤其是臺灣各位嘉賓不遠萬里,輾轉而來,他表示衷心的歡迎,感謝他們的到來,相信通過這次活動,兩岸同胞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獲。
著名軍旅書畫家陳華全在致辭中指出,在止戈書院隆重舉行紀念黃埔軍校建校一百周年活動,聽了幾位臺灣同胞的講話他很受感動。止戈是一個“化干戈為玉帛”的地方,是一個和平發(fā)展的地方,黃埔軍校精神就是愛國、團結、奮斗、犧牲和擔當,中國需要,世界需要。我們搞這個活動,宗旨就是要繼承止戈精神和黃埔精神,和平發(fā)展,繁榮穩(wěn)定。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合作的產(chǎn)物,建校的目的就是要團結起來,拯救中華,拯救中國,黃埔軍校為中華民族做出了豐功偉績。今天,盡管世界多變,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不變,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不變,中華民族復興不變。我們要促進祖國統(tǒng)一,和平發(fā)展,這是大勢所趨,我們的思想應該集中到這個上來。最后他詠詩道:“諸葛雍闿曾斗勇,止戈化帛千古頌;黃埔精神促一統(tǒng),共圓中華復興夢”。
圖為大陸著名詩人陳維儀與畫家羅永超在開幕式上贈送畫作給止戈書院。(曾和平 攝)
圖為四川省文史館知名專家譚繼和教授發(fā)言。(曾和平 攝)
圖為黃埔后代、四川企業(yè)家潘祖高發(fā)言。(曾和平 攝)
圖為大陸著名文化學者、中國老兵方陣組委會副秘書長孫惠軍致辭。(曾和平 攝)
廣東省希賢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唐玲在發(fā)言中表示,已經(jīng)有1800多年歷史的止戈文化,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崇尚和平、民族團結的真實寫照,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精神的財富,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他說,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安寧的世界,卻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尤其需要加倍珍惜。黃埔后代潘祖高在發(fā)言中說,他們在這里緬懷先輩,傳承黃埔和止戈精神,就是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攜手共進,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共同鑄造美好未來。老兵方陣組委會副秘書長孫惠軍在發(fā)言中回顧了2008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成功,他們在北京和平寺邀請400多位老將軍老軍人共同發(fā)表《中國老兵和平宣言》的情景,真誠希望世界和平,求同化異,摒棄強權,平等協(xié)商,共謀發(fā)展。在開幕式上,他還向臺灣同胞贈送了《中國老兵》畫冊,為與會嘉賓贈送了紅色紀念郵簡。
圖為活動主辦方負責人、止戈書院院長、中國文促會止戈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白朝平博士發(fā)言。(曾和平 攝)
在全場觀看MTV《大海一樣的深情》之后,活動主辦方負責人、止戈書院院長、中國文促會止戈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白朝平博士懷著大海一樣的深情做了脫稿發(fā)言。他首先代表全體父老鄉(xiāng)親對兩岸嘉賓的到來表示最真摯的歡迎。他表示,多年來,非常感謝各級政府對他挖掘和保護止戈和平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這次活動得到了海峽兩岸有識之士的積極參與。他真誠希望社會各階層和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兩岸同胞一起幫助把止戈和平文化挖掘出來,傳播開來。止戈和平文化不僅僅屬于洪雅,不僅僅屬于眉山四川,它屬于包括大陸、港、澳和臺灣在內(nèi)的全中國,屬于全世界。
圖為眉山東坡國偉太極團隊進行太極展演,宣揚 “崇文尚武學東坡,武為止戈照九州”。(曾和平 攝)
在止戈書院關山月廣場旁,與會嘉賓共同栽種和平樹鴿子花。(曾和平 攝)
20日下午,與會嘉賓在止戈文化交流中心關山月廣場一起觀看了眉山東坡國偉太極創(chuàng)始人武術名家徐國偉先生等的太極展演,并在當?shù)匕傩找娮C下,兩岸同胞共同種下了代表和平的鴿子花(珙桐樹)。隨后,大家到止戈書院欣賞雀紅創(chuàng)始人萬情女士的三道人物茶藝表演和和洪雅高級茶藝師、宋代非遺點茶技藝傳承人羅霞的精彩茶藝表演,觀摩展出的兩岸同胞的書畫作品并進行了現(xiàn)場筆會。此次展覽共展出120余幅書畫作品,其中臺灣地區(qū)作品58件。展出作品緊扣主題,書寫兩岸同胞互學互鑒、相依相伴、同心同行,凝聚了對黃埔軍校、止戈精神及和平統(tǒng)一、美好未來的共同追求。
圖為止戈書院書畫聯(lián)展現(xiàn)場。(曾和平 攝)
圖為止戈書院書畫展展區(qū)。(曾和平 攝)
圖為兩岸同胞止戈書院筆會交流。(曾和平 攝)
圖為當?shù)匕傩諡閮砂都钨e表演文藝節(jié)目。(曾和平 攝)
在書畫筆會交流活動現(xiàn)場,兩岸藝術家們揮毫潑墨、妙繪丹青,以自身所見、所想、所感,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包括詩詞書法、寫意山水等,展現(xiàn)大陸與臺灣當代書畫成就與特色,表達出藝術家們愛鄉(xiāng)愛土的赤子之情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追求。當晚,他們還一起觀看了止戈鎮(zhèn)老年協(xié)會,團結村和復興村頗具青衣羌族民族風情及本土特色文化、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古譜詩詞吟唱藝術家、宜賓學院的鄧靜教授,古譜詩詞書法家鄧濤、古琴表演藝術家羅緣等還專程從外地趕來止戈參加兩岸文化交流。不少嘉賓在活動中還踴躍上臺獻藝,特別是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鄧安平教授的晚宴祝酒感言,張慶成先生的獨唱《高高的興安嶺》,書畫名家陳華全先生的口琴獨奏,臺灣同胞的《阿里山的姑娘》把晚宴交流推向了高潮。兩岸同胞在開幕式、歡迎晚宴和晚會上多次齊聲高唱的《黃埔軍校校歌》響徹整個止戈書院,在青衣江邊、在花溪河畔,在安寧壩、在和平村、在團結村的上空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