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有一天真的脫下軍裝后,又該如何把我們在軍營鍛煉出來的優(yōu)秀品質(zhì)用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呢?
帶著這個疑問,今天和大家分享兩位退伍老兵的故事,相信從他們的身上或許你可以找到一點方向。
前不久
武警德清中隊的一面墻
火了
隨手的一條朋友圈
短短數(shù)小時
就收獲了幾百條的點贊評論
除此之外
這面軍營卡通文化墻
也相繼得到各大官方公眾平臺的報道
這面卡通文化墻的設計者
正是出自東部戰(zhàn)區(qū)陸軍的兩名退伍兵
大楊和小汪
說起他們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
但提起“大楊筆案”這個IP
相信很多粉絲都會知道。
大楊和小汪曾是第73集團軍某旅的兩名戰(zhàn)士。2017年,他們的單位從浙江千里移防到了廈門,新單位各方面人才都很短缺,作為新聞報道骨干力量,小汪被抽調(diào)旅宣傳科幫助工作。
也就是在宣傳科,他們第一次見到了彼此。
雖然早已記不清第一次認識時的細節(jié)了,但之后工作的交叉互補,讓兩個人很快熟絡起來,一起加班趕稿子、一起熬夜改腳本、一起在報道組通宵達旦……兩人經(jīng)常開玩笑,他們是“強軍路上手拉手”的交情。
▲參軍時期的大楊
▲參軍時期的小汪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焙芸?,他們迎來了新的抉擇。去年9月,兩人部隊服役到期,是走是留,著實讓他們糾結了一回。但很快,兩人就達成了共識:退伍。大楊和小汪的想法是,要把在部隊所學,拿到社會上去檢驗一下。像少年啦飛馳,做一回真正意義的“風犬少年”。
最開始二人的想法是成立工作室,專搞平面設計,慢慢打造自己的品牌。但由于剛剛從部隊切換到社會,他們“混設計圈兒”的經(jīng)驗值幾乎是0,甚至連工作室的名字,都毫無頭緒。
理想遠大而文藝,現(xiàn)實卻澆來一盆冷水。那段時間的常態(tài),是兩個人聊著未來的規(guī)劃,卻不知如何開始,不斷找親友咨詢,得到的都是“先熟悉了社會規(guī)則再說”的勸慰。
于是,他們“進擊”的步伐慢了下來。大楊決定先回到自己的母校再深造,先更新下漫畫方面的理念,順便找些志同道合的學弟,先“搞隊伍”再“搞事情”;小汪決定去上海,到成熟知名的大公司去鉆研媒體運營和銷售,只有熟悉了“套路”,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他們相信,歸程,是為了更好出發(fā);停歇,是為了力量壯大。兩人分工明確,瞄準未來的事業(yè)發(fā)展,先到社會的浪潮里去歷練,然后踏浪弄潮。
▲大楊參軍時期的作品
2021年3月,大楊和小汪終于在南京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名字就叫“大楊筆案”。是大楊起的名字,在他的人生事業(yè)的所有規(guī)劃里,“大楊”這個普通的名字,就是他的初心。
——就像當年的大楊一樣,保持一顆“新兵”的狀態(tài),用手中畫筆,擁抱迷彩軍營,描繪不一樣的青春色彩。
熟悉“大楊筆案”的粉絲都知道,“大楊筆案”沒有固定的slogan,但有句最常用的文案:青春有很多樣子!
回憶里軍營生活的一段段難忘經(jīng)歷,都化作了大楊筆下的一幅幅軍漫,或幽默風趣,或回憶滿滿。大楊用畫筆畫出了青春的樣子——最美的青春,是迷彩的樣子。
“大楊漫畫”賬號在各個短視頻平臺上線以后,很快收獲了大量粉絲。粉絲群里既有兵哥哥、退伍軍人,也有軍嫂、軍人父母,還有很多向往軍營、崇拜軍人的青少年們。
“每次看大楊的漫畫,我能夠想象到兒子在軍營多彩的生活,苦樂酸甜,都是寶貴的回憶?!鳖愃七@樣的留言,每每都會讓大楊感受到軍漫創(chuàng)作的意義。
在粉絲心目中,他是幽默風趣的“軍漫畫家”;在大楊心里,這種創(chuàng)作更是自己回饋部隊、擁抱軍營的另一種方式。
▲拐事系列作品講述了新兵入伍的種種趣事,深受粉絲喜愛,截至目前播放量已達五千七百多萬。
粉絲圈的不斷擴大,在熱情粉絲們的建議和催促下,大楊和小汪開始慢慢摸索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設計。最開始設計了一些簡單的書簽、折扇和抱枕,沒想到大受歡迎,很快售罄。架不住粉絲們的熱切期盼,“大楊筆案”開始設計銷售T恤、帆布包等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
上半年以來,他們陸續(xù)接到了很多人武部、征兵辦的合作訂單,為他們定制擁軍慰問、退役紀念、征兵宣傳等特色產(chǎn)品,很多高校團委也伸來橄欖枝,為大學生應征入伍政策推廣設計宣傳物料。越來越年輕化的宣傳手段,讓更多人看到了國家和軍隊的發(fā)展壯大,也看到了參軍入伍、保家衛(wèi)國等理念在年輕人中的巨大影響。
▲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制作的動漫征兵宣傳視頻。
▲為武警德清中隊繪制的軍營卡通文化墻。
▲幫助河南某高校進行征兵工作宣傳。
雖然脫去了軍裝,但依然能夠為國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說起“軍漫創(chuàng)作”這件事,大楊和小汪的內(nèi)心,還是很自豪的。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兩人的辛勤努力下,大楊漫畫已為更多年輕人所熟悉。充滿趣味、飽含情誼的互動大頭兵形象,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了大街上。
大楊和小汪相信,新的時代,全面小康,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彩的。而他們的生活,是青春的、是迷彩的、是斑斕的。
青春有很多樣子,大楊和小汪,應該就是最青春的一種樣子。
讀到文末了,讀者朋友們是不是想知道大楊、小汪的大名呢?大楊名叫楊俊濱 ,小汪叫汪加振,作為部隊摔打磨煉成長起來的退伍老兵創(chuàng)業(yè)代表,從零到一,他們把在部隊所學,拿到社會上去檢驗,且行之有效。
最后欣賞一下他們的作品吧
▼▼▼
本文來源:東部戰(zhàn)區(qū)陸軍微信公眾號“人民前線”(dlrmqx)
原文標題:《軍營卡通文化墻,來了!》;《退役10個月,兩名老兵被33萬人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