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光輝歷史,傳承奉獻精神
重慶市長壽區(qū)人武部赴“816”核軍工遺址開展“七一”主題黨日活動
■歐 磊
“這是一座長城建在地下,一本歷史教科書埋在地下,一種力量像種子牢根地下……”6月28日,為慶祝建黨103周年,長壽區(qū)人武部圍繞“強化黨紀意識?鞏固純潔光榮”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奔赴涪陵,走進神秘的“816”地下核工程遺址,感悟“三線”精神,聚力練兵備戰(zhàn)。
816地下核工程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是我國唯一的開放核工廠。1966年,周恩來總理批準“816工程”正式上馬,在當?shù)厝朔Q為尖子山的大山里開鑿巖洞,修地下核工廠,主要生產(chǎn)钚239核燃料,為制造原子彈服務,構(gòu)建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yè)基地,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核工廠修建歷時18年,總長23公里,前后共用人力6萬多人,到停工時,工廠已完成了85%,總花費7.4個億。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
歷時一個多小時的參觀,置身于氣勢恢宏的地下工程建筑內(nèi)部,讓全體黨員驚嘆不已:“所有的工程均是人工開鑿,所謂鬼斧神工不僅限于自然”,“太震撼了!我們國家能在數(shù)十年前艱苦的條件下建成如此規(guī)模龐大的地下工程,真的很偉大!”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由然而生。
接受一次紅色教育,就是仰望一座精神的豐碑。在軍工洞核反應堆遺址前,長壽區(qū)民兵應急連連長袁曾濤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感悟‘三線精神’,是一次初心之旅,能洗滌心靈,更能激發(fā)動力?!彼f,這是部里集體組織來816地下核工程遺址,此刻的心靈深受洗禮和觸動,他決心扛起先輩旗幟,踐行“三線精神”,爭做愛軍精武好民兵。
“我們從哪里出發(fā),我們向何處而去?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路,更不能忘記當年為什么出發(fā)……”活動中,長壽區(qū)人武部王世昌引導官兵:闊步新征程中,一定不能忘記曾經(jīng)走過的路。我們要深化“新時代奮斗觀”大討論活動成果,始終傳承革命先輩“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奉獻精神,
銘記歷史、堅守初心,沿著他們的足跡繼續(xù)前行,把初心使命真正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