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縣創(chuàng)新役前教育筑牢新兵報國信念
■ 鄭繼林 吉狄努瑪 蔡 飛 趙學明 何勁松
嘹亮的羌笛吹響出征的號角,激昂的鼓點敲響時代的節(jié)拍。近日,在四川省茂縣這片承載著厚重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預定新兵役前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茂縣人武部深度挖掘本地獨特的紅色與民族文化資源,精心構建“紅色基因+民族文化”融合教育模式,通過“影像鑄魂、征程礪志、羌紅寄情”三重洗禮,為即將踏入軍營的羌寨兒女上好“入營第一課”,筑牢從軍報國的思想根基,激勵他們帶著家鄉(xiāng)的殷切期望與文化傳承,意氣風發(fā)地踏上強軍興軍的新征程。
踏入茂縣人武部國防教育基地,莊嚴的氛圍瞬間將人們帶入歷史的縱深。200張精心遴選的照片,構成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專題影像展,成為預定新兵役前教育震撼人心的起點。
展覽分為“威武之師”與“鋼鐵長城”兩大板塊?!巴渲畮煛卑鍓K中,受閱官兵目光如炬、步伐鏗鏘、英姿勃發(fā)的瞬間被永恒定格,那排山倒海的氣勢、那堅毅無畏的眼神,無聲地訴說著人民軍隊的忠誠與威武;“鋼鐵長城”板塊,則聚焦現代化信息化武器裝備,從翱翔蒼穹的戰(zhàn)機到馳騁深海的巨艦,從精確制導的利劍到織密天網的雷達,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跨越與輝煌成就。
一幅幅圖片,就是一部濃縮的強軍史,視覺沖擊帶來思想震撼。預定新兵尚忠豪在火箭軍方隊的巨幅圖片前駐足良久,心潮澎湃:“大國重器的威嚴和威懾力太讓人震撼了!這背后是綜合國力的支撐,更是無數科研人員和官兵付出的心血。我更加渴望盡快融入部隊這個大熔爐,全面鍛煉自己,練就過硬本領,為守護這樣的強大國防貢獻一份力量!”從視覺的震撼,升華為內心的向往與行動的決心,強軍夢想的種子在此刻深植心田。
茂縣,不僅是羌族文化的核心區(qū),更是一片浸潤著紅色基因的沃土。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此展開了著名的“土門戰(zhàn)役”,為保障主力西進建立了不朽功勛。如今,預定新兵們背負25公斤的行軍裝具,踏上了父輩曾經戰(zhàn)斗過的山巒溝壑,重走這段銘刻著英雄史詩的長征路。
山路崎嶇,汗水浸透了衣背,但隊伍的步伐卻愈發(fā)堅定。沿途的革命遺址、戰(zhàn)斗工事遺跡,以及現場生動的講解,仿佛將歷史畫卷重新鋪開,讓新兵們切身感受到當年紅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他們用腳步丈量革命的艱辛,用身心體悟信仰的力量。
“把役前教育的課堂搬到革命歷史現場,就是要讓這些即將投身軍營的新戰(zhàn)士,在身臨其境的回望中,深刻領悟‘我們從哪里來’的精神根脈,弄清楚人民軍隊為什么能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泵h人武部領導表示,“這是一次思想的淬火,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目的在于讓他們在追尋先輩足跡的過程中,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要往何處去’的時代使命——那就是繼承和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擔當起強軍興軍的歷史重任?!边@段行軍路,成為了連接歷史與未來、傳承與擔當的精神橋梁。
莊嚴的中國古羌城寨門前,一場古老而隆重的羌族傳統(tǒng)儀式——開寨門儀式正在舉行。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主持下,重達1.2噸的松木寨門緩緩開啟,寓意著通往新征程的道路已經鋪就。新兵們身著嶄新作訓服,踏著千年傳承的、雄渾有力的羊皮鼓點,精神抖擻地穿寨而過,兩側歡迎的人群爆發(fā)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尊崇與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儀式的高潮,來自德高望重的羌族長者。他們吟唱著古老的祝福經文,將象征吉祥、英勇和太陽光輝的羌紅——一條條鮮艷的紅色綢帶,莊重地披掛在每一位新兵的肩頭。這抹鮮艷的“羌紅”,不僅承載著羌族人民對子弟兵的傳統(tǒng)祝福,更被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
“這肩上的紅,是紅軍精神的延續(xù),是英勇無畏的象征,更是家鄉(xiāng)親人最深沉的囑托。”一位非遺傳承人動情地說,“我們舉行這個儀式,就是要讓孩子們記住民族的根魂,帶著全寨老少的祝福出發(fā),把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絕對忠誠,書寫在高高飄揚的軍旗上!”古老的文化儀式與嶄新的強軍使命在這一刻完美交融,民族文化認同與報國從軍信念緊密相連,匯聚成磅礴的情感力量,激勵著新兵們奮勇向前。